经过一年多的摸索,龙门书局在图书质量提高的同时,营业额也直线上升,南京中央大学、杭州三江大学等以及不少外地读者也纷纷要求订货。由于龙门书局的资金、设备和印刷力量有限,那时只能承印预订的业务,没有条件自办出版发行,盈利不多。
1932年,严幼芝为了把业务再向前推进一步,同股东们商议,决定追加投资,将龙门书局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请郑通和先生为董事长。这时,书局从国外进口了一台石印机,增添了一些工人,建立了一个小型印刷厂。从此,既能承担预订图书的出版,也可以储存一些常用的科技课本以应付门市部销售,印数增加,成本也相应下降。那时北平、天津的一些大学前来订货的也不少,原有资金又不敷周转。经股东会商定,再次增资。
1934年,严幼芝为了进一步提高印刷工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决定自费出国深造。行前将书局和印刷厂的工作做了妥善安排,以保持印刷、出版和发行业务的正常进行。严幼芝去英、德两国留学三年多,先在英国曼彻斯特科学技术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数理化和冶金学,1936年转到德国莱比锡印刷学院专攻印刷技术。
1937年春,严幼芝在国外从报刊的字里行间预感到日本帝国主义在准备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这年5月初他即赶回祖国。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八一三”日寇又疯狂进攻上海,狂轰滥炸,龙门印刷厂遭殃被毁,化为瓦砾。上海沦陷后,龙门书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收拾残烬,邀请回到乡下的工人重新来到上海,购买一些破烂的石印机器加以修理,在租界内租用临时厂房,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恢复了生产。
龙门书局在创始阶段的七年中,出书近千种,较好地满足了各校教学的基本需要。 |